公私協力齊減碳、以創新帶動轉型、共迎永續新契機

       環保署今日(11月19日)在臺北文創大樓誠品表演廳,以「減緩、創新與轉型」(Mitigation, Innovation & Transition, MIT)為題舉辦「臺灣氣候行動研討會」,也是「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施行以來,首次齊聚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等六個直轄市政府說明地方在因應氣候變遷具體作為,同時邀集包括台積電、中鋼、友達、南極碳、漢寶農畜產、台電、台泥、環興科技等執行抵換專案成效卓著的民間企業共襄盛舉,分享交流執行經驗與成功案例。

        環保署署長張子敬在開幕致詞指出,「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自104年施行至今已滿四年,政府從中央到地方都依法律規範完成相關綱領及各項方案,然而面對更加嚴峻的氣候危機及各界的殷切期盼,環保署為加速減碳進度及加深力道,將啟動溫管法修法作業,就強化部門減碳責任及監督機制、外部成本內部化的碳定價實施、排放管制工具及獎勵誘因機制選用、調適領域協調整合分工、氣候認知提升至行動落實等多元議題,持續聆聽各界意見並凝聚共識,為下一階段更深度的減碳作好準備。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主持六都氣候行動場次時表示,地方是國家整體執行因應氣候變遷政策的任督二脈,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統計,全球54%的人口集中在都市地區,每年消耗超過7成能源,因此不論是考量節能減碳或降低氣候變遷衝擊影響,從地方由下而上推動氣候行動,是因應氣候變遷的不二法門。依據碳揭露計畫(Climate Change Program,CDP)今年5月首次公布全球指標城市名單,表彰在減碳、氣候調適與水資源管理上的作為。而在596個接受評比的城市中,僅有43個城市獲得A等級,臺北市、臺中市及高雄市均被列為A等級。另,CDP以專文特別介紹幾個A等級的城市,亞洲由臺北市獲選,並以「臺北-亞洲邁向綠色永續的科技樞紐」為題,介紹臺北市於低碳永續上的政策作為。

         本次臺北市環保局局長劉銘龍介紹推動智慧建築並建立綠色運輸網絡,以響應國際倡導氣候行動及城市轉型;新北市環保局主任秘書朱益君說明該市導入創能、儲能與節能等智慧微電網系統之智慧能源管理,同時建立防災型微電網,支持災後緊急電力;桃園市環保局副局長江育德說明該市已完成國內發電規模最大的生質能電廠,同時規劃建立機場暨航空城、沙崙綠倉儲及大溪老街商圈等三個示範區之生態物流圈;臺中市環保局主任秘書商文麟介紹該市積極推廣綠能運具,不論電動公車路線26條、電動公車數輛165輛及太陽能候車亭210座,均為全國第一;臺南市環保局簡任技正朱玫瑰說明該市辦理「社區為本調適」及「低碳家園」參與式預算,由社區當地居民提出因地制宜的改造作法,由下而上來建構臺南成為低碳永續城市;高雄市環保局主任秘書楊宏文提到因應氣候變遷導致水患、颱風、土石流及登革熱等問題,採取廣設生態滯洪池、加強孳檢等調適行動。沈副署長表示,歡迎地方政府在施政規劃上融入因應氣候變遷的元素,強化跨局處協調整合,積極營造綠色低碳城市來應對未來可能的衝擊與挑戰。

        近年來民間企業配合溫管法執行溫室氣體抵換專案,透過創新技術研發及資源循環利用,持續進行全方位評估,並量化氣候變遷下可能的財務風險及新的商機。我國科技頂尖企業台積電公司啟動產業別中最積極的節能行動,於107年推動廠務系統及製程機台節能措施524項成果,共節省3億度電,相當於16.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並達製程綠色設計的目標,而本次分享的空壓系統效率提升為台積電公司節電與減碳的重要來源之一;中鋼公司由原先以公路運輸燃燒柴油轉換為鐵路電力運輸,除達到減碳外,更間接產生減少空氣污染及公路負荷、提升用路安全等效益,可謂一舉數得;友達公司透過成立碳-能源工作小組,整合資源達成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及降低氣候風險,並說明減少製程中含氟溫室氣體排放的改善實績;南極碳與漢寶畜牧場合作推動建置195kW沼氣發電設備來處理家畜排泄物,除年減量1萬餘噸溫室氣體外,更結合循環經濟作法,將獲利持續投入減碳及經營發展;從這些企業的成果也告訴我們,減碳專案不只在能源的節流,也可以是開源的措施,並帶起更多的周邊效益。

        本次活動除邀請企業分享參與減碳成果外,場外更有多家企業展示自主減碳行動。環保署表示,我們要將氣候變遷危機當成轉機,也視為社會轉型的契機,更應結合企業社區民間力量將其化為商機,為我們的下一代建構更具韌性的生存環境,才能迎接未來挑戰並與國際接軌。   

108-11-19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管處] 

Recommended Article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